单丹, 向渟, 吴亚丽, 郑逢春, 张丹丹. 2014年7月中旬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7(S1): 53. doi: 10.7540/j.ynu.20140626
引用本文: 单丹, 向渟, 吴亚丽, 郑逢春, 张丹丹. 2014年7月中旬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7(S1): 53. doi: 10.7540/j.ynu.20140626

2014年7月中旬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 摘要: 利用NCEP/FNL 1 1的6h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TBB数据、区域自动雨量站降水、Micaps实况6h降水等资料,对2014年7月1416日湖南省梅汛期发生的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受青藏高原东侧的西风槽系统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相互作用,大尺度天气系统稳定维持,中低层存在明显的切变线造成的.大尺度静止锋雨带长时间滞留,其上不断有中尺度对流雨团生成东移,降水局地性特征明显,切变线上多TBB-52℃对流云团;高空低槽移动缓慢,大尺度强迫作用使得暴雨所需垂直抬升力维持,槽后干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暖湿气流在长江上游流域交汇,造成持续性强降水.整个过程暴雨区上空大气近于饱和,长时间维持高湿状态,高低空急流配置良好,为此次过程提供较好的动力条件.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与暴雨的强度和范围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

     

/

返回文章
返回